專欄作家:裕禾泰資深分析師
文華(jaga) 2019/08/08
2019年7月底美國財經新聞台 CNBC Futures Now 發起 推特(Twitter)民意調查,有關用戶喜愛比特幣、黃金還是白銀,共有4221名用戶參與投票,75%用戶選擇了「比特幣」,而黃金和白銀僅獲得19%和6%選票。7月25日灰度投資機構(Grayscale Investments)發布「比特幣:2019年投資者研究報告」的結論是:超過三分之一(36%)的美國投資者會考慮投資比特幣,這代表了一個擁有超2100萬美國投資者的潛在市場。7月29日全球重量級數位貨幣交易所幣安執行長趙長鵬(CZ)表示:「比特幣不是黃金,黃金很重,很難攜帶。比特幣更好」,上述也顯示互聯網的新世代對「價值儲存」資產,開始有著不同的喜好及見解。
根據世界黃金協會(World Gold Council)網站中對實體黃金的說明:「黃金是一種流動、稀缺的資產,它不需要任何的支付承諾,是一種奢侈購買品,也是一種投資性商品」,這一段話言簡意賅對黃金定位表述,其實也同樣適用在數位黃金比特幣身上。
比特幣的定位也可以說成:「比特幣是加密貨幣之王,擁有『數位黃金』稱號,具儲存價值、全球共識,是區塊鏈1.0代表、如同實體黃金稀缺且不需要任何支付承諾,是一種奢侈購買品,也是一種投資性商品,但比黃金更適合於行動支付」。
按世界黃金協會的推算,世界黃金總量約為24萬4仟噸(含未開挖5萬4仟噸),2019年全球75億人口中每個人可分配到0.0325公斤,聯合國估計在2100年全球人口將進一步增加到112億,屆時每個人平均只剩0.0217公斤約21.7公克。
而比特幣總量2100萬枚,在2019年全球人口中獲分配0.0028 BTC,在2100年的人口中只剩0.0018 BTC,2017年區塊鏈研究公司CHAIN研究報告指出,從比特幣2009年1月3日誕生以來,比例高達400萬枚BTC在這十年中遺失,己佔總供應量的20%。也代表實際上2019年人口是每個人分配為0.00227 BTC,在2100年的112億人口中,人平均僅分配為0.0015 BTC。
圖1:實體黃金與比特幣 (數位黃金)之性質比較
2019年8月2日在台灣銀行黃金價格是1公克1456元台幣,也代表已開挖的19萬噸黃金總體市值為286.378萬億台幣(9.238萬億美元)。而比特幣目前1785萬枚的流通總市值為58125億台幣(1875億美元),兩者共相差約49倍。
再接下幾年BTC相關科技應用、金融投資及日常支付,如:閃電網路應用開發(Blockstream、Liquid、Electrum、 Blue Wallet)、商家支付(Pundi X、Coinmap)、實貨交割ETF(Bakkt、 LedgerX)、合法免稅可支付(德國、日本、新加坡)、大型機構BTC信託基金成立(Grayscale、Bitwise)、智慧型手機數位錢包內建(SAMSUNG 、HTC)等趨勢日漸成熟,對BTC是數位黃金的共識認同感,一定會逐年增加人口基數。
大膽猜測,2021年前有機會1枚BTC可以換到1-2公斤黃金(2億人口),2025年前1枚BTC可以換到3-5公斤黃金(5億人口),比特幣或許在2030年前有機會市值與黃金平起平坐,來到1枚BTC=11.6公斤黃金的天價(至少10億人口)。
圖2:2年內1枚比特幣可換到1-2公斤實體黃金,你們相信嗎
JAGA
專欄作家小檔案
先前工作擁有二十年專案管理及資訊工程建案資歷,在區塊鏈領域上除了實際參與比特幣、乙太幣、門羅幣等雲端挖礦,近二年內也參與投資如QSP等30餘個知名ICO及私募的經驗,對市場上ICO陷阱及詐騙有很深度體驗,目前全心致力於推廣BTC等優質幣種及研究區塊鏈產業的應用場景,衷心期待區塊鏈技術掀起另一次資訊革命。
